甘肃某发电站二期扩建项目的矿产加工区,为顺应节能减排趋势,计划引入电动汽车用于日常运输与作业,这就迫切需要安装配套充电桩。然而,山区复杂地形与有限电力供应,给充电桩安装带来诸多挑战,项目团队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找到电力增容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1. 节能减排需求: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矿产加工区致力于降低碳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引入电动汽车替换传统燃油车辆,成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而配套充电桩的建设是关键环节。
2. 山区环境挑战:甘肃某发电站所在的山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这不仅增加了充电桩设备运输与安装的难度,还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电力设施难以满足新增充电桩的用电需求,电力增容迫在眉睫。
二、山区地形与电力难题分析
1. 运输与安装困难:山区道路崎岖狭窄,大型运输车辆通行受限,充电桩设备运输过程中需多次转运,增加了设备损坏风险。同时,安装现场地形复杂,难以找到合适的平整场地,基础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
2. 电力供应不足:山区电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原有电网容量有限。充电桩启动时的瞬间大电流,以及持续充电过程中的高功率需求,极易导致电网电压下降、线路过载,影响矿产加工区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电力增容解决方案
1. 电网升级规划:与当地电力部门密切合作,对矿产加工区的电网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详细的电网升级方案,包括更换大容量变压器、升级输电线路等,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稳定性。例如,将原有 500kVA 的变压器更换为 1000kVA,满足充电桩及其他设备的用电需求。
2. 分布式电源接入:考虑到山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项目团队规划引入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板和小型风力发电机。通过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实现电力的补充和调节,缓解电网供电压力。同时,安装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用电负荷和电源发电情况,自动切换电源,保障电力稳定供应。
3. 储能系统应用:为应对充电桩用电的波动性,安装储能电池系统。在用电低谷期,利用电网剩余电量对储能电池充电;在用电高峰期,储能电池释放电能,与电网共同为充电桩供电。这不仅可削峰填谷,提高电力利用效率,还能在电网故障时提供应急电源,保障充电桩的持续运行。
四、项目实施过程
1. 设备运输与基础施工:针对山区运输难题,采用小型灵活的运输车辆,结合人工搬运的方式,将充电桩设备安全运抵安装现场。在基础施工阶段,根据地形特点,采用桩基础、锚杆基础等多种形式,确保充电桩基础牢固稳定。同时,在施工现场搭建临时防护设施,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2. 电网升级与设备安装:按照电网升级规划,电力部门施工人员有序开展变压器更换、线路铺设等工作。与此同时,项目团队进行充电桩设备的安装调试,确保设备安装精度和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障施工质量。
3. 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系统建设: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进行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板和风力发电机的安装。合理规划发电板和风机的布局,确保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资源。储能电池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充放电测试,调整系统参数,保障储能系统性能稳定。最后,将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与电网及充电桩进行联调,实现多电源协同供电。
五、项目成果
1. 充电桩稳定运行:通过实施电力增容解决方案,甘肃某发电站二期扩建项目矿产加工区的充电桩顺利投入使用,运行稳定。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未出现电压波动、断电等问题,满足了矿产加工区日常运输和作业的用电需求。
2. 能源综合利用提升: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的应用,不仅缓解了电网供电压力,还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在满足充电桩用电的同时,部分剩余电力还可供应给矿产加工区其他设备,实现了能源的优化配置,为山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克服山区地形与电力难题,甘肃某发电站二期扩建项目矿产加工区成功完成充电桩安装,为同类山区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