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着力打造西北地区智能化系统的服务者
信息资讯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TEL:400-0931-629
如有需要,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公司地址:甘肃省兰州高新区高新大厦B座22楼
智慧工厂人行通道闸技术迭代:提升厂区出入管理效率
发布日期:2025-08-24    浏览量:

在智慧工厂建设中,人行通道闸作为人员出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厂区的安全管控与运营效率。随着工厂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传统通道闸存在的识别速度慢、兼容性差、数据孤岛等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人行通道闸技术经历多轮迭代,从单一的刷卡验证升级为融合生物识别、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人员快速通行,更通过数据联动为厂区管理提供了精准支撑,成为智慧工厂出入管理的核心设备。

一、技术迭代背景与传统痛点

1.1 传统通道闸的应用局限

早期工厂通道闸多依赖 IC 卡、密码等验证方式,存在卡片丢失、代刷、密码泄露等安全隐患;单通道每分钟通行人数仅 15-20 人,上下班高峰期易造成拥堵;设备与工厂管理系统脱节,人员出入数据需人工录入,难以实现实时统计和异常追溯;部分厂区存在多区域通道闸品牌不一、标准各异的情况,导致管理平台无法统一管控,增加了运维成本。

1.2 技术迭代的核心驱动力

智慧工厂对出入管理的需求已从 单纯阻拦转向 智能管控 + 数据赋能。一方面,工厂人员构成复杂(员工、访客、供应商等),需根据身份赋予差异化通行权限;另一方面,生产节奏加快要求通道闸具备快速响应能力,避免因出入拥堵影响生产效率;此外,数据安全法等法规的实施,要求出入记录可追溯、可审计,传统技术已无法满足合规性要求,推动通道闸技术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升级。

二、关键技术迭代方向与功能升级

2.1 生物识别技术深度融合

新一代通道闸普遍集成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特征验证方式,其中人脸识别因非接触性、高准确率成为主流。采用深度学习算法的人脸识别模块,误识率低于 0.001%,识别速度快至 0.3 秒,单通道每分钟通行人数提升至 30-40 人;支持戴口罩识别、夜间红外补光功能,适应工厂多场景光照条件;通过活体检测技术,有效防范照片、视频等伪造手段,安全性较传统方式提升 80%

2.2 物联网与平台化管理

迭代后的通道闸内置物联网模块,可通过 WiFi4G 或工业以太网接入工厂物联网平台,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如开关状态、故障报警、通行数据)。管理平台支持多区域通道闸统一管控,可远程配置不同人员的通行权限(如员工仅能进入生产区,访客限制在指定区域),权限变更实时同步至终端设备;系统自动生成出入报表,包括人员到岗率、区域流量分布等数据,为考勤管理、生产调度提供参考。

2.3 多模态验证与应急联动

针对高安全区域(如研发车间、数据中心),通道闸支持 人脸识别 + 刷卡 + 密码多因子验证,进一步提升准入门槛;与工厂安防系统联动,当检测到未授权闯入、翻越等异常行为时,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并联动附近监控摄像头抓拍;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设备故障),可通过平台远程开启通道闸,保障人员快速疏散,兼顾安全与应急需求。

三、实施应用与场景适配

3.1 分区域技术适配策略

不同厂区区域的安全需求差异较大,通道闸技术应用需因地制宜:生产车间入口采用防水、防尘的室外型通道闸,搭载人脸识别 + 刷卡双验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办公楼大厅选用速通门,提升员工通行效率;访客登记处配备自助终端,访客刷身份证完成实名认证后,系统自动生成临时二维码通行证,通行权限与预约信息绑定,过期自动失效。

3.2 数据联动与管理优化

某汽车零部件工厂引入智能通道闸后,将出入数据与 MES 系统对接,当某条生产线员工到岗率低于 90% 时,系统自动向班组长推送预警;通过分析人员流动轨迹,发现物料仓库与装配车间之间的通道流量高峰集中在 10:00-11:00,据此调整物料配送时间,减少人员交叉拥堵;针对频繁出入的供应商,设置动态权限管理,仅在送货时段开放指定通道,降低安全风险。

四、应用成效与未来趋势

随着 AI 技术的成熟,通道闸将具备更精准的行为分析能力,可识别员工是否携带违禁物品、是否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空间中模拟人员流动,优化通道布局;支持国产化芯片和操作系统,满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要求。技术迭代将持续推动通道闸从 出入工具智慧工厂数据节点转型,为厂区管理提供更全面的支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首页| 解决方案| 工程案例| 服务与支持| 信息资讯| 关于中联
如有需要,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400-0931-629
  • 微信二维码
  • 抖音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热门搜索: 兰州工厂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工厂建设兰州监控安装兰州海康威视
甘肃中联威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陇ICP备16003724号-3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