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着力打造西北地区智能化系统的服务者
信息资讯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TEL:400-0931-629
如有需要,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公司地址:甘肃省兰州高新区高新大厦B座22楼
充电数据与 MES 系统对接成趋势,智慧工厂能源管理更精准
发布日期:2025-08-26    浏览量:

在智慧工厂的能源管理体系中,充电设备作为电动工具、AGV 机器人、物流车辆等关键设备的能源补给核心,其运行数据与生产流程的协同性日益重要。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充电数据与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对接已成为行业趋势。这种对接打破了能源管理与生产管理的数据壁垒,使能源分配更贴合生产节奏,不仅提升了充电效率,更通过数据联动实现了能源消耗的精准管控,为智慧工厂的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对接趋势背景与传统管理短板

1.1 传统能源管理的信息孤岛问题

传统模式下,工厂充电设备的运行数据(如充电量、充电时长、设备状态等)多存储在独立的能源管理系统中,而 MES 系统专注于生产计划、工序调度、设备运行等生产数据,两者缺乏有效交互。这导致能源管理难以根据生产进度动态调整:例如,当某条生产线临时加单时,充电设备无法提前预判电动工具的能源需求,可能出现设备因电量不足停机的情况;同时,MES 系统也无法获取充电设备的负荷状态,在排产时易造成电力资源分配不均,增加能源浪费。

1.2 对接需求的核心驱动力

智慧工厂对 精益生产绿色制造的追求,推动了充电数据与 MES 系统的深度融合。一方面,生产节奏的加快要求能源供给具备前瞻性,需根据生产计划提前调配充电资源;另一方面,双碳目标下,工厂对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需求迫切,需通过数据联动分析能源消耗与生产效率的关联性,优化能源使用方案;此外,智能制造的标准化要求打破各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从生产计划到能源补给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这一趋势使两者的对接成为必然。

二、对接核心内容与技术实现

2.1 数据交互维度与关键指标

充电数据与 MES 系统的对接主要围绕三类核心数据展开:一是充电设备状态数据,包括充电桩运行状态(在线 / 离线)、当前负荷、故障报警等,MES 系统可据此判断能源供给能力,避免排产超出电力负荷;二是电动设备能源需求数据,MES 系统将生产计划中各设备的工作时长、能耗标准同步至充电管理系统,后者提前制定充电计划,确保设备电量充足;三是能源消耗分析数据,充电系统将实际充电量、峰谷电使用情况反馈至 MES 系统,结合生产产量计算单位产品能耗,为节能优化提供依据。

2.2 技术对接方案与集成方式

实现对接的主流技术方案包括:通过 API 接口进行数据互通,充电管理系统与 MES 系统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如 OPC UA 协议)开发接口,实现实时数据传输;采用工业物联网平台作为中间层,将双方数据汇聚至平台后进行清洗、转换,再分发至对应系统,适用于多品牌设备共存的复杂场景;对于新建工厂,可直接部署具备 MES 集成功能的智能充电系统,通过内置的生产数据交互模块,实现与 MES 系统的无缝对接。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均需保障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延迟不超过 10 秒)和安全性(采用加密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2.3 动态调度与协同优化机制

对接后形成的协同机制可实现 生产计划 - 能源供给的动态匹配:MES 系统根据订单优先级生成生产排程后,自动向充电管理系统推送各时段的电动设备使用计划;充电管理系统结合充电桩负荷和峰谷电价,制定最优充电策略,例如在用电低谷时段为非紧急设备充电,在生产高峰前确保关键设备满电;当生产计划调整时,MES 系统实时同步变更信息,充电系统立即响应并调整充电计划,避免能源浪费。

三、对接应用场景与实施价值

3.1 典型场景下的协同效应

在汽车零部件工厂的总装车间,对接系统展现出显著优势:MES 系统根据当日订单排产,得知上午 9 点至 11 点需使用 10 台电动拧紧工具,提前 2 小时向充电系统推送需求。充电系统根据当前充电桩负荷,自动分配 6 台充电桩在 8 点前完成工具充电,并优先使用谷段电力,单批次充电成本降低 15%;当某台充电桩突发故障时,系统立即将信息反馈至 MES 系统,后者临时调整生产工序,避免因工具没电导致生产线停摆。此外,通过分析两者对接的数据,工厂发现某款电动工具的单位能耗高于标准值,追溯后发现是设备老化导致,及时更换后单月节电 3000 度。

四、未来发展与注意事项

在对接过程中,需注意数据标准的统一,避免因各系统数据格式差异导致交互失败;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对涉及生产计划的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此外,需进行充分的测试验证,确保对接后两个系统的稳定性,避免因数据异常影响生产或充电流程。

充电数据与 MES 系统的对接是智慧工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提升了能源管理的精准性,更通过数据联动实现了生产与能源的协同优化,为工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首页| 解决方案| 工程案例| 服务与支持| 信息资讯| 关于中联
如有需要,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400-0931-629
  • 微信二维码
  • 抖音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热门搜索: 兰州工厂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工厂建设兰州监控安装兰州海康威视
甘肃中联威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陇ICP备16003724号-3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440号